在线客服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9:00-23:00
周六至周日 :9:00-18:00
 联系方式
陈经理:023-6120 1809
微  信:17320408848

  陈三贴”膏药始创于清朝雍正年间,为清朝御医陈世铎的传人所创立,是我国现存的中药行业老字号之一,迄今已传承15代近300年,它以配方独特、选料上乘、工艺精湛、疗效显著而闻名。对颈肩腰腿痛有奇效。   

     少小离家  师从叔父

      “陈三贴”膏药的创始人陈敬业(1663-1732)自幼聪明好学,学业优异,但家境贫寒,仅念了3年私塾便被迫中断。12岁时敬业便离开家乡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,来到京城学医,师从其远房叔父---陈世铎(1627-1707清初著名医家,首席御医,当时的陈世铎仅仅是太医院的一名普通的医员,医术虽精湛,但不通人情世故和官场规则,年近四十仍不得志。但这对陈敬业来说或许不算坏事儿,叔父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教授他知识叔父非常喜欢聪明好学的陈敬业,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。
     
       刻苦学习  任职太医院
  康熙十七年,恭仁皇后生皇四子胤禛(即后来的雍正)后,腰痛厉害,御医瞧了一个又一个,均没效果。帝大怒,纷纷降罪于御医,太医院乱作一团,抱着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的心理,再无御医敢言给皇后诊病之事。危机时刻,仅为普通医员的陈世铎挺身而出:“我来试试”。院使(相当于院长)院判(相当于副院长)和其他御医均感到疑惑:其他御医都唯恐避之不及,陈世铎竟敢主动找上门儿来,给皇后瞧病,级别也不够呀,何况腰痛为疑难杂症且病因尤多,连几大著名御医都没瞧好,你就不怕瞧不好被治罪?年少的陈敬业也劝叔父三思,但叔父意已决。太医院院使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,同意了陈世铎的要求,破例让一名医员给皇后瞧病.....  没想到陈世铎仅凭几贴膏药,就治好了恭仁皇后的腰疾,名震京城。龙颜大悦,金银绸缎等奖赏自不必少,最重要的是陈世铎由医员直接升为御医正六品,且随时进宫侍诊。伴随着给宫里人瞧好病的次数越来越多,陈世铎在太医院的地位也如日中天,两年后升为首席御医从五品。
       这一切都在年少的敬业见证之下。随著年龄的增长,陈敬业的医术也慢慢提高。康熙二十七年,年仅25岁的陈敬业已跟叔父学医13年,医术得到了叔父的认可,在他的建议下报考了太医院,并且以第一名的身份通过了考试,成为太医院里的一名医生。因得叔父真传,尤善治颈肩腰腿痛。
       告老还乡 创立陈三贴
     1723年,年满60岁的敬业告老还乡,回到了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利用自己的医术帮助乡里,因其医术精湛而被乡里称为“神医”,又因其膏药善治颈肩腰腿痛,且三贴内必有效,又得名“陈三贴”......
     一代又一代的传承,一代又一代的改进,“陈三贴”的疗效也越来越好,名气也越来越大,山阴当地方圆百里无人不知"陈三贴"的名号, 当时民众的口头语是:颈肩腰腿痛,就找陈三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家乡沦陷 迁往陪都
       1937年7月7日,“七七事变”爆发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。
       1938年5月至1940年10月,日本飞机对绍兴县空袭101次,出动飞机250架次,投弹1085枚,炸毁房屋127间,震倒房屋1468间,炸死323人,炸伤545人,损失财物难以计数。 摘自《绍兴县志》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1941年4月绍兴沦陷, “陈三贴”第13代传人陈运年(1891-1943不得已携全家老小,辗转数千公里,来到了陪都重庆。和在绍兴一样,陈运年继续开诊所,为重庆人民解除病痛。由于医术精湛,收费低廉,很快就在重庆站稳了脚跟,被日本飞机轰炸伤者,还是分文不取,此举获得民众与政府的好评。颈肩腰腿痛,就找陈三贴”的口号又在战时重庆的民众中响起。
        在重庆沙坪坝的诊所,每天看病的民众络绎不绝。国民政府的高层如林森、宋子文、孔祥熙、陈立夫......等也时常请陈运年瞧病,甚至连驻华使馆的外国人也来诊所瞧病......
        陈运年比在绍兴时更忙碌了,其子陈兴义(1913-2009)也时常代替父亲诊病,这位诊所少东家虽不满30岁,却已学医20余年,可谓少年老成,颈肩腰腿痛,那是药到病除。
   
       日军轰炸 客死他乡
  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,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,出动9513架次的飞机,投弹21593枚,炸死市民11889人、炸伤14100人,炸毁房屋3万多幢,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,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,大量难民流离失所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不幸的是,“陈三贴”第13代传人陈运年也成为大轰炸的受害者。1943年5月3日陈运年外出给人诊完病回家途中,遭受到了日本飞机燃烧弹的袭击,一个多时辰后,其子陈兴义在一座被炸毁且还在燃烧的房屋角落里,找到了他,已是面目全非,几乎认不出来,他只说了一句话:“把陈三贴传下去”,便咽气了,享年52岁。
   陈运年的离世,给陈家极大的打击,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。好在30岁的陈兴义已学有所成,自然的承担起了全家的重任,继续开诊所卖膏药,不仅为了养家糊口,也为父亲的遗愿---把“陈三贴”传下去,还为祖上十几代人的心血不白费。诊所主人虽然换成了少主人陈兴义,但瞧病的人却不见减少,他们都相信陈兴义的医术,所谓虎父无犬子;更相信14代传承,200余年历史的“陈三贴”膏药,“效果好才能传承这么久”的道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
    十年浩劫 九年牢狱  
  1945年8月15日正午,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《终战诏书》,宣布无条件投降。
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《还都令》(从重庆还都南京)
陈兴义的诊所生意越来越好,规模也越来越大。随著抗日战争的结束,陈兴义及其家人不得不考虑:是否迁回家乡绍兴的问题。经过与母亲、妻子、女儿以及其他亲戚朋友的反复沟通,考虑,权衡再三,最后陈兴义决定留再重庆继续卖“陈三贴膏药”。
       1946年6月,第三次国内战争打响。
        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,国名党军队节节败退,尤其是三大战役(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)之后,国民党军队的败局已无可挽回。
        1949年11月的某天,一国民党高官找到陈兴义说:“你是难得的人才,党国需要你”,并给了一张当时非常紧俏的机票(重庆飞台湾)。第二天陈兴义就把机票送人了,因为他知道:他的家人、朋友、事业都在重庆,不能去台湾,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名卖膏药的郎中,仅仅是给国名党官员瞧过病而已,新政府应该还不至于治他的罪。
       1949年11月30日   重庆解放
       1954年12月,陈兴义的诊所在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中,关闭了,陈兴义也成了某卫生院的一名医生。
       1967年9月,陈兴义被造反派批斗----要他交代与国名党官员的关系,是不是间谍。这个莫须有的罪名,陈兴义当然不会承认,这更加激怒了对方,把他打得死去活来,皮开肉绽,左耳膜被打穿孔,三根肋骨被打断,还不让医治,实在受不了,陈兴义好几次都想自杀,但想到妻子女儿,想到“陈三贴”传人的身份,他又放弃了自杀。被折腾了3个多月后,造反派实在没拷问出什么东西,他们就将陈兴义以“间谍罪”投入了监狱,至此,陈兴义开始了长达9年的牢狱生活。
       作为家属,陈兴义的妻子和女儿也受到了牵连,被“发配”到了重庆最偏远的农村当农民。
       1976年10月,坐牢9年的陈兴义才出狱和家人团聚,此时的他瘦骨嶙峋,头发花白,满脸皱纹,左耳失聪,63岁的他比常人看起来老很多,但思维还清晰,反应也还敏捷。卫生院早已和他没了关系,五个女儿均以成家,且都已做了母亲,他便和妻子一起在农村务农为生,虽然幸苦,但却简单且与世无争,偶尔也上山采药,给自己和家人调理治疗。只是再没提起“陈三贴”。
     “我家的膏药卖了200多年,从未断过,就算抗战期间也未断过,仅仅是换了地方,可在新中国却中断了,让人想不明白” 晚年时期的陈兴义时常向人说起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传男不传女 隔代来解决
   1982年12月,陈兴义在文革期间遭受的迫害与牢狱之灾获得了平反,得到了政府的赔偿,并且还作为退休医生,领起了退休金。拿到赔偿款那一刻,陈兴义仰天长叹:“老天有眼呐!”。其实陈兴义并非是因为得到赔偿或退休金而长叹,而是“陈三贴”不至于中断在自己手中了而长叹。
       “把陈三贴传下去”----父亲的遗言时常出现在陈兴义的耳边,对,不能辜负父亲的遗愿,更不能让老祖宗的心血白费,必须要传下去。但在平反之前,陈兴义却不敢想,他担心自己的后辈和自己一样,也因此遭受迫害、身陷囹圄甚至生死未卜。现在不同了,可以考虑传承的问题了。
      而现实的问题让陈兴义有些尴尬:祖训“陈三贴传男不传女”,而陈兴义只有四个女儿,没有儿子,这可如何是好?当他把这件事儿讲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听的时候,老者说:“为何不考虑隔代传承呢?”,这一语点醒了陈兴义。
     

      在“陈三贴”十几代200多年的传承中,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幕:第14代传承人陈兴义越过女儿陈显珍(又名陈秀珍),直接传承给外孙“刚子”,“刚子”也由“刘”姓改为“陈”姓,“文”字辈,于是起名 ----“陈三贴”的第15代传承人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

  十年方能磨一剑  现代工艺制膏药

   外孙 没有辜负陈兴义的期望,一边努力学习他教授“陈三贴”相关的中医药知识,一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,并在九十年代初顺利的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,他的确是“陈三贴”传承人的最好人选,陈兴义果然是慧眼识珠。
       “传统陈三贴膏药疗效非常好,但制作工艺复杂,生产周期漫长,产量低下,这就限制了发展”陈三贴第15代传承人 说。“而现代工艺生产膏药虽效率高产量大,但疗效远不如传统工艺。2005年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,因为传统工艺生产的陈三贴膏药,已无法满足仅有的两家诊所的需求,更别说大的发展了。于是就展开了技术攻关----在保持疗效的情况下,提升产量,”。
       说起来容易,但做起来难。2005年开始的技术攻关,让全家经济陷入困境。一次又一次的试验,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 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,还欠了不少的外债,全家过上了拮据的生活。不仅如此,2012年他还把开得好好的两家诊所给关了,原因是精力不够,这样可以一心一意的搞技术攻关,可谓孤注一掷。皇天不负有心人,经过11年180余次的失败,“陈三贴”的大批量生产试验,终于在2016年获得成功,最关键的是疗效和传统工艺生产的膏药一样好。
      “生产工艺的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就是销售了,我们考虑用移动互联网来销售膏药,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”。“陈三贴”第15代传承人 说,“现在的陈三贴膏药有两个核心竞争力,他人无法超越,一是产品配方,二是生产工艺”。


      “陈三贴”膏药始创于清朝雍正年间,为清朝御医陈世铎的传人所创立,是我国现存的中药行业老字号之一,迄今已传承15代近300年,它以配方独特、选料上乘、工艺精湛、疗效显著而闻名。对颈肩腰腿痛有奇效。   

    陈三贴”膏药是百年古方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的杰作